內容來自sina新聞

產業地產聯動實體經濟

  對於在調控的寒冬和市場的熱情之間彷徨求索的中國房地產行業而言,簡單而相對獨立的傳統住宅地產生意正變得越來越難做。地價飆升和付款條件的收緊、級差地租空間的窄化,加上宏觀政策對銷售的嚴格控制,讓原來穩賺不賠的生意,成為瞭要求以高周轉、高去化率拉低單位利潤的高門檻博弈。

  幾乎所有人都已經意識到,抱持傳統玩法的地產大佬至今還能夠笑傲江湖,其核心前提是至今沒有完全謝幕的"牛市",而現在,這個牛市已經是實體經濟"熊"而房地產"牛"的不均衡的結構性牛市,註定時日無多。

  不管從地價和房價上漲幅度的明顯差異、從開發商普遍存在的高資金杠桿,還是從前途莫測的調控政策和外部市場變化的角度看,市場一旦發生周期性逆轉,中國大部分以傳統住宅開發為主,缺乏穩定租金收入或其他收入的開發商,都沒有承受的能力,所有的利好立時就會變成負擔和毒藥。

  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中國下一階段的改革和發展提出瞭更具體的目標,指出瞭更明確的方向。尤為重要的是,人們比以往更深切地意識到,中國所面臨的結構性調整,是全國上下各個層面、各個行業聯動的一盤大棋。

  在產能過剩、發展不均衡、過於依賴投資等傳統粗放式經濟增長模式走投無路之時,中央已經決心,即便遭受摩擦和陣痛,也要力推經濟轉型。而能夠承載實體經濟、推動創新發展、促進稅收就業以及完善新型城鎮建設結合的產業地產,無疑將成為未來中國房地產行業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而產業地產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和對產業鏈的整合和延伸能力,更將為房企開拓具有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的利潤增長點。

  助力新城鎮化丁種建地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

  在之前的一波城鎮化熱潮當中,部分地方政府不顧資源稟賦和城市發展潛力,強推新城新區,留下的"鬼城"和"空城"讓人們對城鎮化的前景充滿擔憂。實際上,許多地方政府和企業都已經意識到,沒有產業作支撐的新城和新區永遠無法真正起到人口聚集、煥發經濟活力的效應。

  而"宜工、宜商、宜居"的產業新城,不僅能夠有效地緩解人口、交通、資源、環境方面的壓力,也更有利於土地的集約化利用和產業的集群式發展,促進第三產業和區域的均衡發展,使城鎮化變得更富有活力和動力。

  組團式發展的產業新城,作為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新興載體,在未來必將成為中國城鎮化的一個重要路徑。

  而在中國沿海產業大升級和大轉移的背景下,中部崛起和西部開發又一次面臨著難逢良機。對於這些相對落後的地區,如何實現"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統籌"是一個相當有益的探索,眾多產業地產商也應該抓住這一重要機遇,借此實現新的規模擴張和模式突破。

  服務實體經濟

  產業地產不依靠出售房產快速回籠資金,需要在園區的經營中與企業共同成長,因此從根本上就與實體經濟有著天然的聯系。聯動集團副總裁王東升曾經直言,近幾年的房地產調控對產業地產影響甚微,但2012年很多中小企業遭遇低潮、實體經濟陷入困境,產業地產卻頓生唇亡齒寒之虞。而如今政府對重振實體經濟的重視,必將為產業地產帶來新一波發展機遇。

  產業地產對實體經濟促進首先表現在,通過產業園區可以實現大批企業的集聚,形成的企業群體有利於實現企業資源互補或共享、實現相關產業的企業橫向協作、上各家銀行信貸房貸利率貸款全省皆可處理下遊企業形成產業鏈,不論對於中小企業的孵化,還是大企業的升級,都有促進作用。

  不僅如此,目前一線的產業地產商,更已經無一例外地將園區提供的配套服務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園區在研發、展示、物流、培訓等方面提供的平臺都能為企業的發展起到助推作用,尤其是產業園區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輔導、融資代理、融資擔保以及融資租賃服務,可以很好地幫助初創企業熨平現金流周期風險,渡過成長初期危機。對於金融渠道暢通、實力超群的產業地產商而言,這不僅大大增強瞭客戶粘性,也能夠開辟一個新的穩定的利潤來源。

  產業地產2.0

  在互聯網改變人們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背景下,"用互聯網的方式思考"、改造傳統產業,已經成為所有企業都不得不面對的宏大命題。而對與實體經濟聯系密切的產業地產而言,電商和"互聯網思維"帶來的沖擊同樣是未來一段時間難以忽視的新趨勢。

  電商崛起對產業地產最直接的影響是物流地產的蓬勃發展。阿裡巴巴、京東、亞馬遜、當當等電商巨頭都在近年內紛紛跨足物流地產。業內人士認為,電子商務的爆發性增長使得物流倉儲的微弱供給相形見絀,尤其是電商企業的產品需要現代化高端物流倉儲設施配套,國內現有的軟硬件條件都很難滿足,因此新建物流園區的需求大增。

  除瞭物流地產的崛起之外,真正具有"互聯網思維"的產業地產商已經將信息化植入瞭園區運營的基因當中。現在越來越多的產業地產商為園區企業建立瞭信息化的服務平臺,而未來,對入園企業的信息采集、分析與利用也將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課題。

  企業客戶對物流、配送、金融、商業信息、商務活動、監測評估、媒體公關、展覽展示等的需求,以及不同企業的偏好和習慣、互相之間可能產生的協作和競爭關系,這些數據經過收集、統計和分析之後,都可能成為產業地產商新的服務甚至投資盈利點。

新聞來源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13-11-28/13592515451.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arsevigr4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